行业动态

NEWS

Your location :   Home  >  行业洞察  >  行业动态
剖析中国数字电视发展之路(二)
日期:2007-08-22 来源:

另外,专利还有新颖性,如果他们的技术已经是公开了的,他们也不能到中国来申请专利,因此,他们如果不是第一时间在中国申请专利,而是把他们原来在异地申请过的专利,再次拿到中国来申请,这个也无效,因为他的技术已经被公开了;还有,如果他们申请的专利内容已经在中国的书刊上,或者其它地方的书刊上出现过,这个专利也无效。

很多中国人一听到别人有专利,好像就被镇住了。这里我诚恳地告诉你们,在中国的地盘里,不用怕外国人的专利。

1、2003年以前,外国人很少到中国来申请专利,特别是高新技术专利他们都不会到中国来申请。如果他们到中国来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大部分都是无效的。一方面,他们不会把自己最新的技术不首先在本国申请,而第一时间跑到中国来申请;如果他在本国已经申请了专利,而过了半年再到中国申请专利(即专利已经公开),或者在半年时间之内他在中国申请专利时,没有提出优先权,他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就无效。

对于数字电视的技术专利,大部分也是无效的,或者技术含量非常低。因为,1996年的时候,美国的数字电视节目就已经开始广播,与数字电视技术相关的专利大部分都是92、93年的,或92年以前的;在这个时间,中国基本上还处于技术被封锁时期,国外的企业不可能第一时间到中国来申请专利。到了2003年,国外开始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松绑的时候,此时的数字电视技术已基本成熟,即以后很少再出现关键技术,就算是有关键技术,他们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拿到中国来申请专利。

2、中国人虽然对专利概念知之甚少,但吹牛的本事在全世界是知名的,这对外国人申请专利很不利。只要中国人吹过牛的事情,外国人就不能再申请专利。因为他申请的专利已经没有新颖性。你看,在中国真正的数字电视节目还没有正式广播之前,在商场里早已摆满了各种品牌的“数字电视”,你想他们还能申请专利吗?还有,如“永动机”,“水变油”等高新技术,也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并且还有中科院的某些院士表态支持,这些高新技术就算中国人没有申请过专利,将来,外国人也不能再申请专利。

3、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科技论文最多的国家,因为,很多事业单位以及国营企业,还有大学、科研部门,每年都要评职称或提干,这些论文都是他们往上爬的垫脚石。很多论文虽然都是互相抄袭得来的,有些甚至还是胡编乱造;但,你别看不起它们,它们是对付外国人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最好武器。因为,抄袭的东西,一般都是好东西,这些抄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别人在国内、外发明的;只要有中国人抄袭过的东西,外国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就可以告它无效。哪怕是胡编乱造,但文字堆多了,也可能会出现奇迹,况且还有很多发明的灵感是来自科幻小说;因此,只要在文字堆中能找到的东西,外国人也不能再申请专利。

4、近年来,中国每年都有几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报考专利工程师或专利律师,未来这些人将会成为与外国人打专利战的得力枪手。你看着吧,目前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包括外国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很可能80%以上都要变成垃圾专利。因为,打专利战的输赢,主要是靠枪手的数量和提供子弹的多少。中国每年新增的几千名专利工程师和专利律师,还有每年生产的上千万份论文,这些就是将来打专利战最好的枪手和子弹。由此看来,中国政府每年给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上百亿元的科研经费,产生出来的论文,到最后还是大有用处的。

在美国联邦大法院打一次专利官司,时间需要整整3年;而大约97%的专利官司最终都是没有结果的,基本上都是通过庭外和解。同样在国际贸易委员会里面打专利官司,也是大约94%的专利官司最终是没有结果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庭外和解。实际上打专利官司就是给法院送钱,因此,一般外国人不会轻易到中国来打专利官司。

那么,如果不使用他们的标准,将来中国每年要给外国人交几百亿专利费,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没有案例就不能随便估价。因为,在美国打官司基本上也都是要讲案例的,这样才比较公平。因此,在中国最好也先搞几个案例出来,作为大家参考的样本;让将来准备打专利官司的双方都要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打官司。

实际上,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电视机企业在国内几乎没有向外国人交过一分钱专利费,我估计,广电部使用DVB-C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这么久,可能也没有向别人交过专利费吧;因为,外国人在2003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到过中国来申请专利,那为什么我们要向他们交专利费。至于外国人是否向中国政府部门或科研部门收过费,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从没听说过哪企业还能从政府的手中收钱的。

另外,中国的企业每年都要向国外企业交好几百亿元的专利费,这也是真的,但只限于出口产品。因为,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已经成为了技术强国,他们的经济收入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有形产品,而是技术。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主要收入,90%以上就是靠技术开发,靠卖软件来赚钱;美国的高通公司,80%以上的收入也是来自专利转让;还有很多从事集成电路技术开发的公司,大部分收入也是靠专利转让;世界上最著名的IBM公司每年的专利转让收入也超过25%。

还有,现在的数字电视技术大部分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发明的,而他们基本上都不生产电视机了,那么中国人利用他们的技术,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再卖给他们,他们向我们收专利费,对我们有什么关系?最后还不是转嫁到他们用户的身上。实际上中国的大部分电视机生产企业出口电视机产品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是向代理商收取了那么一点点加工费,对于出口利润是多少?交了多少专利费?等等,一无所知。因为,这些都是代理商包办的,中国的企业根本就不敢自己拿产品在国外摆摊卖,因为老板生怕收不回钱。

美国可以利用他们的数字电视标准向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企业收钱,是因为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企业向美国出口电视机;而美国从来不出口电视机到中国,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向美国人收钱?是通过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吗?我看不行吧?除非倒过来,我们只做技术,让美国人用我们的技术生产电视机,然后再卖给我们,那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向美国人收专利费了。但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那么,如果采用了他们的标准,将来每年就可以少给外国人交几百亿的专利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现在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这是他们利用错误的命题,来证明他们将来收钱的合理性。这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

由此可以推断,估计到不了2015年,当中国开始大打专利战的时候,可能首先开战的就是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人,而不是中国人打外国人。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有了专利技术中国的数字电视就一定能发展起来,这种想法未免有点太天真。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之下,专利只是给领导面子贴贴金而已,大部分专利基本上都没有使用价值的;而私人申请的专利,国家基本不支持,他们自己又没有能力实施,也难以转化成商品。因此,我们不能指望由一两个大学制定了一个标准方案,中国的数字电视就能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我们的IC技术吧,没有自己价廉物美的IC产品,中国的数字电视真的能发展起来吗?

我们知道,电子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靠IC技术的发展带动起来的,而在中国,尽管IC技术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但就是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2003年国家开始全面对外开放IC市场的时候,中国才以20倍的速度向前发展,而这些在中国新投资的IC企业,几乎都是台商和外资企业,中国原来的IC企业几乎已经没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IC明星,龙芯和汉芯,每年国家在它们身上花去的钱少说也有好几亿元,但他们的技术除了用来填充报纸版面之外,至今还没有一个能转化成商品。

实际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电子工业贡献最大的根本就不是那些得到国家保护和支持的国有IC企业,对中国电子工业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目前,在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那里,什么IC产品基本上都可以买得到,并且价格比国外还要低廉。就是二十多年前,一些国有IC生产企业还需从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那里购买IC产品,给内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配套。现在,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光从税务开出的发票就超过320多亿元,估计有80%以上的顾客都是只选择只开收款单据,而不开税务发票的。由此可以推算出,每年深圳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可带动中国电子工业的产值高达8000多亿元,相对于2006年全国电子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的17 % 。

目前,全世界上数字电视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与国外的数字电视标准相比,在技术上基本没有优势,当我们自己的数字电视产品生产出来的时候,可能别人更新的产品标准又要出来了,我们的EVD标准不就是这样吗?

因此,别人不可能会采用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将来也不可能升为国际标准;而中国的电视制式与国际不兼容,不但不利于中国电视机生产企业的技术配套(即IC器件和软件的配套),也不利于中国电视机生产企业的产品出口,同时,也失去了一次中国家电企业与国外家电企业互相交流技术的机会。

七、数字电视离我们还有多远

数字电视要取代模拟电视,这是必然趋势。因为,传统的模拟电视清晰度很低,基本上只能满足21寸图像显示器清晰度的要求,如果把图像显示放大到29寸以上,则图像清晰度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过现在也有人,在模拟电视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处理技术,采用加行插点的方法来提高大屏幕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例如逐行扫描电视机就是这样得来的。这种方法可以延续模拟电视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无法满足人们对大屏幕和高清晰度电视的追求。

标准的数字电视机应该是在图像清晰度方面以及其它技术性能指标方面,都应该要比目前的模拟电视高出一筹。例如,在我国新的高清数字电视标准中,要求CRT高清数字电视机的水平清晰高于620线,要求平板高清数字电视机的水平清晰高于720线。

这个高清标准对现有的CRT电视机来说难度很大,因为目前国内生产的CRT显像管的规格基本上都是4:3的标准清晰度显像管;若要其达到高清标准的要求,必须要把尺寸加大到32寸以上,以及显示比例为16:9的高清晰度CRT显像管;实行这个目标,最关键还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特别是目前在CRT电视机价格已经非常低廉的情况下,很难有人愿意再投资。因此,很难再指望CRT显像管能够满足我国高清数字电视1920X1080i图像显示格式的要求。

对于PDP平板高清数字电视则需要50多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才能达到1920X1080i显示格式的要求;对于LCD平板高清数字电视也需要40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机才能达到1920X1280i显示格式的要求。然而这些高清平板显示屏|显示器件的关键技术,基本上还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要想在几年内全部用高清平板显示屏来替代国内产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CRT显像管,难度会非常大。如果放弃CRT显像管,不但对中国经济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因为,以前几千亿元的投资可能在几年内就化为乌有,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自从1996年,美国正式播放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以来,“高清数字电视”这个词就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很多人都认为,今天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之所以没有广播,主是因为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实际上这种认为是片面的。高清数字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广播,主要取决于有没有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和与之对应的高清数字电视接收机;当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还很少,并且老百姓还买不起高清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时候,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开始过早广播,反而会浪费社会资源。

根据国外数字电视发展的经验,他们都是在高清数字电视节目广播之后,再引导普通电视用户慢慢地过渡到高清数字电视用户方面来,那些还没安装高清数字电视机的用户则可以通过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高清数字电视节目。

但我们国家在高清电视节目还没有广播的情况下,广电部就开始引导中国的电视用户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模拟-数字电视节目。这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赶超美国的唯一捷径,也是广电部每年要实现6390亿元收入目标,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的《广电蓝皮书》报告,2003年广播电视总收入为470亿元,2006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9.12亿元。早在2003年,广电部就提出了要赶超中国电信的目标。2006年中国电信的营业收入为6390亿元,所以,还差5000多亿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广电部从2003年就开始,由点到面进行我国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的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青岛、杭州、深圳、佛山、绵阳、南阳等10多个城市完成了全市整体平移,包括广西、海南、陕西、重庆等省市的有线电视模拟转数字工作都正在进入蓬勃平移的阶段。根据《2007年广电蓝皮书》透露,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突破1200亿户大关,达1266.25万户,比2005年增长218.88%。全国已有25个大中城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然而,也有人怀疑,用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模拟电视节目,不可能代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方向,有线电视台给电视用户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但不能接收高清数字电视信号,连接收标清数字电视信号的效果都比原来普通电视接收模拟电视节目的效果差,这完全是给国家数字电视的发展引偏了方向,使中国的数字电视更难发展。

所谓的免费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只不过是骗小孩上床,最后的成本费用还是要摊到电视用户身上。既然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还要整体平移。下面我们不妨以广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为例,分析一下整体平移的好处。

根据报道,2006年广电部在中国西部最贫穷的省份广西投资22.9亿元,率先完成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中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10亿元中长期贷款,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则提供5亿元的短期流动贷贷款,负债200%。

由于是免费给电视用户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广电部不可能免费提供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最多只提供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价格大约为500~600元,如果把前端设备的投资以及安装费用也算到电视机顶盒的身上,每个机顶盒的成本大约为800多元。这样,22.9亿元的投资可以安装286万个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一般电子产品的折旧寿命为3~5年,这里对电视机顶盒的折旧率就按4年来计算,则每台每年的折旧费为200元。另外还需把银行的利息加上,假设银行的年利率为6%,每年的平均利息为52.5元。由此,可求得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的使用成本约为252.5元。

目前,广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每月收费为22元,原来每月收费为12元,相对于平移后每月增加收费10元,全年增加收费120元;相对于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亏损132.5元,这还没有包括税收部分,如果把税收也考虑进去,则每年亏损大约为140元。当然,在边收费的同时也可以边还利息,最后估计每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年要亏损130元。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有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经济比较困难,或者对数字电视收看效果不满意,他看了几个月或一年之后,就不愿意再往他自己的银行户头里面存钱了,有线数字电视台对他也没办法,最多只能对他停机。这种情况估计有10~20%。由此可知,广电部在广西投资的22.9亿元,再过100年也收不回本钱。

如果全国的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都按这种方法进行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估计需要投资800多亿元,并且每年最少要亏损130亿元。这笔费用一般广电部是不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的,他也亏不起,最后亏损的是银行,但银行亏损的钱,实际上就是全国股民的钱,因为,银行亏损后他们可以不断地印钞票往里填充,并且这也是得到政府默认的,没有政府的支持,广电部门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另外,由于目前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还很少,有线电视台只能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来传送,相当于最初的电视图像信号是用大卡车整体包装运送的,而现在是先把货物打碎,然后改用客车或出租车来运送,最后再打包变回原样,这样的图像质量不可能比原来更好。并且,有些有线电视台以及节目运营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很多免费送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机顶盒,都是伪劣产品。根据国际标准,数字电视信号对模拟电视信号的采样比为4:2:2,即亮度信号每取样4个点,两个色差信号应该各取2个点。但很多机顶盒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省内存,只按4:1:1的比率对模拟电视信号进行采样。因此,用这样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来收看数字电视信号,图像质量会变得更差。

虽然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可以多收几个台,但这并不是因为把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电视信号后的功劳,因为原来模拟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本身就可以传送最少70多个模拟电视节目信号,频率资源从来就没有用到极限。老百姓对整体平移意见也很大,他们认为这种整体平移的做法,与把你家的玻璃窗先打碎,然后再给你换个新的,最后还要向你多收钱没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广电部门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整体平移,不管他的投资有没有回报,实际上对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一点都没有好处,因为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可能代表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的方向,这只能是一种技术倒退,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多年来,由于数字电视概念的过度炒作,很多电视机生产商满以为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因此,早早地就把CRT电视机的生产平台切换到LCD或PDP数字平板电视机的平台,由此引发了数字平板电视机与CRT电视机的激烈竞争,由于数字平板电视机增长速度过快,供过于求,使数字平板电视机的价格急速下滑,最后结果是,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视机生产企业均出现亏损。

根据国内主要彩电生产企业2006年年报显示,厦华2006年亏损6.5亿元,四川长虹净利润只有4000多万元,海信电器的净利润也只有1.52亿元,康佳净利润1.2亿元,而这3家企业的CRT业务的净利润都超过3亿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原因就是:被宣称即将死亡的CRT电视,却养活了所谓的自己掘墓者平板电视。

当某类产品的市场基本饱和以后,产品的平均价格基本上就体现出顾客对商品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商品的欲望。2005年彩色电视机的平均价格为1580元,2006年由于部分消费者对平板电视购买欲望的冲动,使彩电的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估计彩电的平均价格上升到了1800元左右,但并不是证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上升了;因此,后面几年,平板电视机价格下滑的现象还会继续。

我在2006年写的“中国平板电视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文章中指出:如果5年后,平板电视机真的能取代CRT电视机,则其平均价格应该下降到3300元以下,相当于每年要跌价15%。除非所有生产LCD平板电视机的厂商都是为了满足做数字游戏的乐趣,要么没有一个电视机厂商能在LCD平板电视机中赚到钱。

最近报道,深圳赛格-日立显像管厂因出现严重亏损,已经停产关闭。这好像是宣布,平板电视机又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CRT的末日就要来临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深圳赛格-日立显像管厂的关闭,只是这个CRT显像管厂的战略转移,它的设备由深圳搬迁到内地,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因此,后面它对平板电视机的威胁力更大。

实际上中国电视机市场的划分已经越来越明显。14寸以下全部是黑白CRT电视机的市场;14寸至29寸全部是CRT电视机的市场;29寸以上全部是平板电视机的市场。三个市场井水不犯河水。2006年,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分别为:黑白CRT电视机1000多万台,彩色CRT电视机接近7900万台,平板电视机510万台。2007年,估计平板电视机可能会超1000万台,但大部分都是出口;而7900万台的彩色CRT电视机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目前中国大约有3亿多电视用户,电视机拥有量大约有3.5亿多台,其中有线电视用户为1亿多户。如果在5年内,有三分之一的普通电视用户要转为高清数字电视用户,那么需要更新1亿台电视机;假设每台40寸以上的大屏幕高清数字电视机单价为1万元,则总投资为1万亿元;电视台平均每个星期播放一次以上高清电视剧节目,平均每个高清电视剧投资1亿元,5年一共投资260亿元。把两项投资合在一起总投资为10260亿元,平均每年为2052亿元。这些费用将要全部摊到1亿个数字电视用户的身上,平均每户每年2052元;这个还没有包括电视运营商的管理费和利润。

如果把广电部每年5000多亿元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摊到1亿个数字电视用户身上,那么,每个数字电视用户需要摊1700元。这样实现数字电视广播后,每个数字电视用户每年的支出大约为3750元。这笔费用,对于美国人来说是难以承受之轻,而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就是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的高清数字电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电视台有没有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源;另一个是中国的老百姓能不能买得起高清数字电视机,以及能不能交得起广电部每年5000多亿元的费用。

现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2005年10月,中国还在接受联合国最后一批物资援助;这说明,中国才刚刚摘掉贫困国家的帽子,中国的人均产值在全世界排名还在很后头,还没达到2000美元,离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还很远。很多人不了解这种情况,以为我们国家的神舟5号都能上天了,难道我们连数字电视都搞不出来吗?

如果拿神舟5号作为历史标签跟发达国家相比,那么,我们在技术上比其它先进国家落后还要更远。我们曾记得,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我们国家的神舟5号不是相隔了整整42年才实现这个愿望的吗?

Consultant related

Sales Service Line:
+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
+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
+86-0755-82127989

Copyright © 2005-2025 HUAZHOU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huazhouzcn.com  粤ICP备12085565号-1   
Sales Service Line:+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86-0755-82127989

Customer Service

Hotline

+86-0755-82127888

Times

9:00AM~18:00PM(UTC+8)

Online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