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NEWS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池出口有大幅增长,但我国电池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欧美非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及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原材料上涨导致企业利润被压缩、高端产品核心技术缺乏导致竞争力低下、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电池行业发展,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弱,发展前景不明朗。
原材料上涨 企业利润被压缩
2006年以来,铅酸蓄电池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金属铅、镍的价格都开始大幅度上涨。此外,原材料钴、天然锰粉、锌粉等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电池行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使得国内一些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
非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欧盟委员会2006年2月3日发布电池和蓄电池指令,引入了便携电池中镉的含量0.002%的新限制。2006年9月26日,欧盟《官方公报》颁布新的电池及蓄电池指令,出口欧盟的蓄电池不仅要满足近乎苛刻的汞、镉含量要求,还将承担昂贵的回收费用。而从2006年11月15日开始,法国实施新的电子电器垃圾回收制度,欧盟其他国家也将陆续实施这种制度。
除电池产品技术壁垒外,其他绿色壁垒也不断增加,且要求越来越苛刻。07年8月,欧盟主要针对能耗的EUP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实施。该指令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维护到回收和处理及最终淘汰都提出环保要求。这也是继WEEE(《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RoHs(《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两大壁垒之后,我国机电行业遭遇欧盟环保指令第三轮限制。
如此频繁的政策出台,不断提高了电池产品的准入门槛,还将大幅增加了电池企业的生产成本,完全制约了中小企业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使得我国电池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利润被大幅削减,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核心技术缺乏 竞争力低下
新兴锂离子电池分为单芯组和多芯组,多芯组电池是由多块电池芯组成,生产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中。多芯组电池中若单个电池芯的电容量不达标,则整个电池组的性能将大打折扣,这在生产工艺中被称为电池组的一致性。国外知名企业已较好地攻克了这一难题。而国内厂家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电池组一致性无法保证。
行业标准缺失风险
目前我国电池行业,尤其是手机电池,尚无统一标准,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继手机充电器标准强制推行之后,信产部正在制定统一的手机电池标准,有关标准将在年内出台。届时手机电池标准统一将使手机厂商在多方面都受到限制,最大的限制在手机外型设计,同时由于电池是手机厂商丰厚的利润来源之一,统一标准,这部分利润将被削减,因此我国电池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部分企业将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
Sales Service Line:
+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
+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
+86-0755-8212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