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NEWS
其实汽车电子在中国还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无论媒体如何热炒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但在2008年,蹒跚学步的本土厂商会慢慢向高端应用迈进,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半导体厂商的帮助。
2008走向多领域、多层次
2008年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NEC电子(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本部应用技术事业部部长赵明宇在接受电子工程世界采访时,认为是多领域、多层次。(NEC电子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介入汽车电子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产品已经覆盖了整个汽车电子的领域——动力系、底盘、安全系统,包括防盗、汽车音响、智能驾驶系统等。)
就具体应用而言,数字化程度和集成度会更高,即逐渐从分离应用变成面向车载的网络的系统集成。前两年汽车电子真正的概念和产品逐渐进入中国,像后视镜、和车身相关的一些外围器件(如对雨刷的控制、座椅的控制)中,虽然已有半导体器件,但都还是分离件,现在的趋势是将车内更多的部件通过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的一个中级车里会有30多个单片机在工作,如果由CAN总线形成一个主网,所有的连接线都跨接到这个网络上,驾驶者的行为、车的控制行为都会发送到这个网络上。这样一来系统更可靠(线束降低,硬接入点也会少);二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控制或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则源于市场的变化,从2008年起,伴随着中国用户对汽车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本土企业对汽车品质管理的意识会有所加强。众所周知,由于整个市场对成本的压力较大,所以虽然之前国内企业也参与了控制产品和控制单元的竞争,但往往采用的是工业级产品而非汽车级产品。实际上汽车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可靠性、安全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汽车级的产品不但在温度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特性,而且出厂的坏件率很低(百万分之五以下)。
此外,2008年我们会看到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成长。目前成熟的汽车电子部件的成本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如雨刮器、后视镜这样的部件技术简单,所以进入门坎很低,因而很多企业将其当做进入汽车电子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相反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应用,可能会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比如发动机以前少有企业问津,但当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后,企业将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高端应用。“2007年时这个趋势已经开始,2008年会更加活跃,本土厂商能够涉及到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和种类也会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会越来越高,”赵明宇说。
而这个变化,则是NEC电子的员工在工作中直接感受到的。之前中国本土企业同其接触,所采购的器件以及和器件应用相关的参考设计,都是面向一些较低端的应用,像能做车身CAN网的不多,而想将其应用在整车推广的也很少。但目前这种需求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本土企业的技术在跟进,另一方面说明本土的整车厂商已努力在汽车的技术、舒适程度上追赶国外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特殊需要
在技术力量方面,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国外差别很大,不但需要器件,还需要芯片的参考设计或是解决方案,而这是他们最想获得的。中国市场的这种特殊性也对半导体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懂技术,只是单纯地从国外拿过来、再卖出去显然是不行的。事实上,NEC电子之所以能够位居仪器|仪表盘市场的占有率第一,与此有很大关系。整个仪表盘设计最难的是步进电机的控制,不但要求有技术,而且需要长时间的一点点积累经验。没有一款厂商的解决方案是完全适合每个客户具体需求的,所以需要将方案从硬件、软件方面进行修改,如果工程师不了解系统本身,就无法完成。
适应国内厂商的这种需求,NEC电子没有直接从日本或国外的研发中心将方案拿过来给本地的客户,而是根据不同需求,或是安排开发人员面向国内的大客户进行解决方案的定向开发,或是将国外已经应用的方案本地化之后在中国市场推出。2008年NEC电子在中国汽车电子的推广方向主要是汽车音响、仪表盘、车身,就是因为对这些方面,NEC电子在中国的工程师已完全掌握了Know-how。
能够做到这一点,与NEC电子进入中国时的策略有关。与很多国外公司最初进入中国时着重销售和技术支持力量不同,1999年NEC电子在中国最初建立的是研发中心,真正开始销售则是在七、八年之后,因此纯技术人员的力量很强。
赵明宇指出,其实半导体厂商间器件本身各自的优势并不明显,面向国内的客户最重要的是服务,要给予非常好的技术上的支持,这些技术上的支持既是方案或是成功的产品,也是方案被客户接受后的二次开发。
Sales Service Line:
+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
+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
+86-0755-8212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