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NEWS

Your location :   Home  >  行业洞察  >  行业动态
IC产业进入转型期创新与整合迫在眉睫
日期:2015-02-10 来源:

  IC产业发展到了资本整合产业、节约资源、提高聚合力量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赢利模式的新阶段。可以说,整合是方向,谁有力量整合,谁就会走在同行的前列,就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在经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今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但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幅回落,而且大部分企业步履维艰,经营环境向坏,成本压力加大,赢利水平下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准确把脉产业发展的现状,冷静面对并及时化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国IC(集成电路)产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针对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日前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专访。

  产业发展面临考验

  记者:今年半导体市场有哪些特点?宏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半导体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徐小田: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攀升,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也导致半导体产品采购量下降,全球半导体市场增幅放缓。从国内半导体市场来看,一个特点是,市场驱动力由PC转向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数字消费类产品,市场竞争愈趋激烈。另一个特点是,虽然手机电视、MP3、MP4等一些个性化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兴起,部分弥补了单纯计算机、手机市场容易波动的缺陷,但这些新产品的功能并没有实质性飞跃,远不足以形成杀手级的应用,并拉动新的消费增长。

  记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设计、制造、封测各业有什么表现?

  徐小田:2008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长10.4%,远低于去年上半年30.5%的增速。从主要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目前绝大部分企业产量保持增长,但受ASP(平均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企业收入及利润减少,增量不增收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三业的情况看,设计业降幅最为明显,主要症结在于,缺乏大宗的中高档设计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价格恶性竞争,没有形成持续投入能力和研发创新的环境,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在制造业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建线的热情依然很高,但消息多,实质性动作少,而且市场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从国内现有生产线的运行情况来看,6英寸线受8英寸挤压,成长空间受到限制,8英寸线依靠开发特殊工艺和针对细分市场,运营情况比较稳定,12英寸线在进行工艺结构调整,从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转向逻辑电路。在封测方面,外商独资企业表现不理想,销售业绩下降,内资企业生产状况平稳,封装产量在增加,但利润却在下降。

  产业仍处幼稚发展阶段

  记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徐小田: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来看,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在资金支持、政府采购、融资政策上力度不够,而且现行一系列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并没有起到扶持作用。例如,今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在没有得到认定之前,无法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这就意味着集成电路企业原来享受的优惠政策被迫中止,出现政策真空,而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的集成电路企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失去实质意义。

  另外,国内不同地区政策发展环境和执行政策的差异,对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带来困惑。从企业自身来看,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预见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偏弱,缺乏长远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再加上高端人才难求,IP壁垒林立,企业没有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也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记者:如何看待和评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水平?如何定义产业发展的现状?

  徐小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属于稚嫩产业。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差。以产业规模为例,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1251.3亿元的总体规模,才能刚刚接近Intel一家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一半。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大部分企业以设计、生产中低端消费电子类芯片为主,高端通用芯片全部依靠进口,缺少自主IP(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关键制造设备、材料与技术靠引进,标准、专利受人制约。三是综合实力强大的国际知名品牌IDM(垂直整合制造)尚未出现,而全球80%的半导体产品是掌握在IDM企业手中。四是产业环境还没有得到改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始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多渠道的投融资环境需进一步完善,高级设计人才、工艺开发人才、既懂资本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的核心战略产业,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是幼稚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应与传统产业区别对待,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较为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产业政策,包括资金扶持、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此外,国家也应对一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特殊芯片市场重点保护和培植,支持国内企业发展。

  创新与整合是当务之急

  记者: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发展策略?

  徐小田:除了呼吁政策面的进一步向好和对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加快创新与整合已成当务之急,练好“内功”是发展的根本。

  从创新来看,鉴于目前国内企业的实力和现状,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家资金和专项的支持也必不可少。针对目前开展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与“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结合的产业链建设与完善,政府、行业协会应积极引导与支持企业参与,寻找企业参与的方式与切入点,使产品及工艺从实验室尽快走向产业化。

  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公司开发一个产品利润水平可观,两个公司同时开发利润会降低一半,三个企业都来开发就必然会引发价格战,利润近乎于零,而太多的公司都做一样的东西,很多公司都会破产。因此,产业需要转型,设计业、制造业和封测业都需要整合,产业发展到了资本整合产业、节约资源、提高聚合力量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赢利模式的新阶段。可以说,整合是方向,谁有力量整合,谁就会走在同行的前列,就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当然,整合也会遇到很多难题,会有政策、利益、税收等问题,而鉴于国内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成熟度不够、不具备整合能力的现状,需要借助政策和国家资本的力量。

  记者: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产业整合的策略和重点是什么?

  徐小田:一是引导与支持设计企业与系统厂商合作,增强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能力,对于整机系统中IC产品国产化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企业整合。制定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间重组、兼并政策,支持国内、国外的企业重组,打造自己的IDM企业。三是搭建工艺平台。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包括系统厂商参与的工艺平台。四是合理规划各地产业布局,推动国内产业的合理转移,调整产品结构,引导与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五是加大关键设备与材料开发的力度,推动国产重大装备及材料的试用与使用。

  记者:如何看待未来的集成电路市场和产业前景?

  徐小田: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从手机、数字电视、机顶盒、GPS(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电子标签等通用市场,到电子计量、信息安全等利基型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有政府新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加快创新和有效整合,相信企业会扭转目前的艰难处境,产业发展仍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Consultant related

Sales Service Line:
+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
+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
+86-0755-82127989

Copyright © 2005-2025 HUAZHOU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huazhouzcn.com  粤ICP备12085565号-1   
Sales Service Line:+86-0755-82127888    Technical Support line:+86-0755-82127938   Complaint line:+86-0755-82127989

Customer Service

Hotline

+86-0755-82127888

Times

9:00AM~18:00PM(UTC+8)

Online messages